2025年2月12日 发布
广州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3400亿元,政策赋能全链条发展
2024年,广州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400亿元,同比增长超25%,企业数量超2400家,稳居全国第一梯队。天河区作为核心承载区,人工智能领域规上企业超100家,2023年营收达340亿元,其中大模型相关企业21家,增速达28.5%。这一成果得益于广州市“政策+生态+场景”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,通过立法保障、算力支撑、场景开放和产业协同,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实体经济。
政策亮点:从顶层设计到精准施策
1. 新一轮三年行动方案即将发布
广州市科技局透露,《广州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(2025-2027年)》即将出台,聚焦大数据、大模型、算力服务等要素,构建“应用驱动、技术引领、产业协同、生态培育”四位一体发展格局,目标到2027年形成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。
2. 天河区“六策并举”抢占AI高地
天河区作为广州AI产业核心区,2024年11月发布《促进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》,提出六大精准支持措施:
算力支撑:建设公共智能算力中心,企业采购智能算力最高补贴150万元/年。
算法研发:对完成国家级生成式AI备案的企业,按研发投入的10%给予支持,最高100万元/年。
开源生态:支持建设开源平台,经国家级认证后一次性补贴200万元。
数据要素:鼓励企业数据资产化,支持数据产品交易,深化资源开发。
3. 立法护航与制度创新
广州市政法工作会议提出,2025年将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地方性立法,强化算力、数据等要素供给的制度保障,并探索南沙新区先行先试权限,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。
场景落地:从“黄金三角”到跨界融合
广州市以“算法、算力、数据”为核心,推动AI技术在多个领域实现商业化闭环:
智能制造:新增20家先进级智能工厂,通过工业大模型重塑研发与生产流程。
智慧交通:依托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,构建交通大模型平台,优化城市交通管理。
金融与商贸:大模型风险评估系统提升信贷报告生成效率超80%;电商平台利用AI分析消费数据,推动产品销量增长30%。
医疗与教育:开发医疗大模型优化诊疗服务,教育大模型助力教师减负与学生个性化学习。
未来布局:瞄准全球AI创新策源地
1. 算力与数据基建升级
广州计划建设“算力互联互通平台”,提升多云调度能力,并打造国家级数据训练基地,开放高价值行业数据资源。天河区同步推动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扩容,强化低时延、高安全算力供给。
2. 国际化与生态协同
2025年将举办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,吸引Hugging Face、微软开发者社区等全球头部平台参与,推动技术共享与跨境合作。
3. 人才与产业链培育
天河区计划到2026年培育10家以上大模型独角兽或“小巨人”企业,打造30个全国标杆性应用场景。广州市同步推进产教融合,支持高校开设AI交叉学科,培养新一代技术工人。
威创保视角:助力企业把握政策机遇
广州市的政策体系为AI企业提供了从技术研发到商业落地的全方位支持。威创保“资讯台”将持续追踪政策动态,如需获取政策原文或定制化分析,请联系:datahub@wiseguard.cn。
(威创保资讯台原创,转载请注明来源)
数据来源:综合自广州日报、南方财经、广州市科技局等权威报道。
暂无评论内容